长期居住德国,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这里不存在“廉价劳动力”的说法。
与之相反,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。
德国民间流传一个有趣的比喻:富人和普通人或许驾驶同样的车辆,但富人会雇佣洗车服务,普通人则需自行清洗。
德国人很少自己洗车,原因很简单:请人洗车费用太高。 同样的道理,高昂的维修费用也让许多德国人对购买新车望而却步,因为哪怕只是轻微刮蹭,维修成本都令人难以承受。
二手车选择范围广,车况略差也无妨。一位同事此前购入一辆二手奔驰,尽管是二手车,却依然爱护有加。
车辆轻微刮蹭,维修费用却高达3800欧元,令人难以置信。
在德国,并非所有家庭都能轻松负担得起专业技术工人的维修费用。例如,我的一个华人朋友夫妇,就因为家中水龙头损坏而发生争吵。
因为请了个水管工来换水龙头,一周后收到账单,竟高达294欧元!夫妻俩都觉得价格太高,为此发生了争吵。最后妻子建议,以后类似的小事尽量自己动手解决。
发达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:人力成本最高。
国内餐饮业普遍将服务员视为低成本劳动力。
德国服务员的月收入通常能达到两三千欧元,如果加上顾客给的小费,收入还会更高。
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每周40小时,周末双休,每年享受30天带薪假期,福利待遇与其他白领无异。不过,工作强度肯定比一般白领高,这是不言而喻的。
油漆工、电工、管道工等蓝领技工,根本谈不上廉价劳动力。
一些电工的月收入能达到五六千欧元,甚至超过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水平。
一位华人朋友家中电路跳闸,预约电工上门维修,等了两个星期才修好,最终花费2000欧元。如此高昂的维修费用,是否还能称他们为廉价劳动力?
德国技术工人的年收入,例如木匠、水管工、地板工和电工等,税前大约在5万到6万欧元之间。经验丰富的资深技工,年收入甚至可超过10万欧元。
一位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男士,如今在德国从事电工工作,且精通此行。
他表示,亲身前往德国体验一番,就能深刻体会到“职业无贵贱之分”的真谛。
员工薪酬待遇及福利水平大体一致,均实行朝九晚五、周末双休的工作制,并享有每年30天带薪休假。即使少数人薪资较高,但税收负担相应增加,实际到手工资也相差无几。
财富差距不会过大,从而避免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群体颐指气使。
德国人视工作为“天职”,认为每项工作都蕴含神圣意义。
在德国,这种社会风气影响下,许多孩子从小便受到父母职业的熏陶,最终选择与其相同的职业道路。
许多德国家族企业,数代人传承着务实的家族手艺,例如务农、铁匠或烘焙。
